中山大学

985院校 211院校 双一流
中山大学
毕业生数据

7031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专任教师 4801人

正高级 1751人 副高级 2215人

专业技术人员

(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系列) 964

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 2496人


在校学生 66179

必威登陆网址是什么生33116人 全日制硕士17918人

非全日制硕士(含在职攻读硕士)4798人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069人

留学生 654人 (其中: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 397人,硕士研究生 170人,博士研究生 87人)

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办学权)141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5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4

专业学位类别4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


校园5个

广州校区(含南、北、东三个校园) 3个

珠海校区 1个 深圳校区 1个


附属医院10

国家级研究机构35

国际合作学院1

省部级科研机构235

地方研究院10

重大平台7个


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

2022年学校决算总收入116.7亿元人民币。

学校学科实力强,影响力突出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我校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等11个学科再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和生态学入选新一轮“双一流”“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学科专家建议名单。学科优势

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院士(含双聘)2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0余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中山大学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推动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升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投入,逐步拓展“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已有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4;7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建设点,4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建设点(其中23个专业已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管理、工科、医科等多个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在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5;2022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已获得国家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课程认定32门、省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课程认定116门;建设国家级虚拟教研室4个,建有在线开放课程208门次,其中51门首批入选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40门课程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与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多所西部高校达成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推进课程共享,建设同步课堂、线上课堂、混合式课堂等新型课堂,获评教育部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本校教师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的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另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各1项。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屡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IARC)、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世界大学生立方星挑战赛及国内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生命科学竞赛、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赛道金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银奖、预防医学专业赛道铜奖。

人才输出质量不断提高

中山大学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22年,近八成就业的毕业生前往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工作;超八成就业的毕业生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共有880名毕业生投身西部、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升学深造质量进一步提高,其中,国(境)内升学毕业生中超九成去往“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深造,国(境)外深造的毕业生主要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深造。

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2022年学校科研经费保持40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24项,比历史峰值增长20%。2022年,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期获资助项目数1047项,立项数连续七年排名全国高校前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再次实现突破,获批牵头2项,全国并列第二。我校国社科年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总数75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两类项目立项数之和已连续七年居全国高校前三,七年立项总数位于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建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科研创新平台。

医疗规模和实力居全国领先行列

中山大学拥有10家实力强劲的附属医院,其中7家为综合性医院,3家为专科医院,构成了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实力雄厚、优势互补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附属第一医院排名全国第六、华南第一;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肿瘤防治中心在国内排名前三;附属口腔医院在国内排名前五;中山眼科中心在多个榜单中眼科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榜首,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于2019年11月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已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领航态势。

中山大学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推动附属医院建设发展。大疫三年,各附属医院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仁心仁术、勇于担当,诊治患者、接管方舱,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许多急难险重任务,创造性地调整急重症病人救治格局,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艰难严峻考验。

附属医院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院管理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保持全国前列,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多所附属医院的新大楼、院区、分院已经投入使用,还有多个新院区即将投入使用或获批立项建设。过去五年,10所附属医院病床总数从1.4万张增加到1.9万张,手术总台数从45.4万台增加到67.3万台,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历史学类
  • 物理学类
  • 计算机类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海洋科学类
  • 经济学类
  • 基础医学
  • 法学类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数学类
  • 法医学
  • 口腔医学
  • 生物科学类
  •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
  • 临床医学类
暂无此专业简介

网址:https://spa.sysu.edu.cn/

咨询电话:0756-3668930、0756-3668936(钟老师、江老师)

一、寄语考生

物理学是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天文学研究宇宙结构和天体演化。随着空天科技的飞速发展,物理学与天文学又即将取得重大突破。热烈欢迎优秀学子报考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同我们一起仰望星空、探索未知、放飞梦想!

二、院系简介

1927年,中山大学创办了国内首个天文学系。1952年,中山大学天文学系调整到南京大学。2015年9月,物理与天文学院在珠海校区成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0余人,专职科研人员40余人,在读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600余人,在读研究生400余人。根据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科的总体布局,学院已经形成123的发展规划,即引领中山大学“深空”1个学科群,支撑物理学和天文学2个一级学科,重点发展以理论物理为基础的引力物理、天体物理、量子物理3个研究方向。

三、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一、二年级按物理学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分流后按物理学专业和天文学专业进行培养。物理学大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数学课程,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物理类核心课程。在三四年级,物理学开设固体物理、计算物理,天文学开设天体物理概论、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基础。另有基础物理、近代物理、电子技术、天文观测实践、天文观测技术与处理等实验课程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程突出学院学科特色,包括精密测量物理导论、引力波物理、广义相对论、量子技术导论、星系宇宙学、天体流体力学、高能天体物理等。

四、学子风采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前沿问题的兴趣,致力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学院以“强基础、育情怀、进前沿”为目标,自2018年推行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导师制,2019年开设“科学与人文”系列讲座,2020年开始实施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优秀学子,已有多位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人次获得各类大学生竞赛奖,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培养了专业情怀。

五、奖学助学

学院依托国家、学校、校友及社会热心人士,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除学校各类奖助学金之外,学院现已设立“彩霞展翅”奖学金、“中国航天基金会-环亚航天”奖学金、“天琴-中大情”奖学金、“中大情”助学金、“天琴建星”奖/助学金、“树优务实”奖学金等,奖励优秀学子和资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深造就业

学院积极鼓励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升学深造,学院牵头推进的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为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提供了充足的科研训练和升学深造机会。学院目前仅有的2020届、2021届必威手机注册教程毕业生升学深造率分别达到74%、78%,去向包括欧美名校、清华、北大、科大、上交、中大、国台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就业单位主要为重点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公司、金融机构等。

2020级物理学专业强基班开班仪式合影

第二十届广东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决赛

天文学社观星活动

第二十三期科学与人文讲座——物理的境界

物理与天文学院师生代表赴“中山大学”号海洋科考实习船参观学习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揭牌仪式

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迎新晚会

天琴中心

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

网址:https://cse.sysu.edu.cn/

咨询电话:020- 39943161(徐老师)、020-39943169(丘老师)、020-39943153(吴老师)

一、 寄语考生

科学改变世界,技术引领未来!

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石的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万物互联、天地网络等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欢迎青年学子报考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这里,你将领略“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风采,体验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活力,徜徉在计算机知识的海洋里,度过大学美好时光!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科基础积淀深厚,在 USNews、 ARWU、 ESI等主流世界排行榜中均位居全球前 100 名。近五年在AI Rankings世界排名第33,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视觉方向排名进入世界前 10。学院拥有获得世界“六连冠”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与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和计算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一体化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建设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科技部高性能计算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二等奖等奖励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三十多名。学院科研实力强,拥有6个国家级和8个省部级平台,近五年来获国家、省部级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励1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过亿元,年度发表A类高水平论文逾百篇。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培养实行全程导师制,学生综合素质高,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各类型竞赛屡获佳绩。

三、专业介绍

计算机学院按计算机大类招生。计算机类前两个学期按大类培养,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专业分流,第三学期开始按照专业进行培养。计算机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保密管理共三个专业。学院在计算机类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中设立“冯·诺依曼”实验班。该实验班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超级计算两个专业方向,配备优秀专任教师,配置优势资源,推行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全员进科研实验室等制度,为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培养高素质计算机类人才。

四、学子风采

学院鼓励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参加科研,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每年都有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学院学生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竞赛中屡获佳绩,在教育部最高级别之一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曾获3项金奖和4项银奖及创新创业英才奖;在超算领域三大国际赛事SC/ISC/ASC分别获得了SC21-IndySCC赛事冠军、ASC2021最高计算性能奖、一等奖,2022年全球总亚军;2021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金奖和银奖;学生党支部入选2022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五、奖学助学

中山大学建立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新生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医疗补助、学费减免和勤工助学等在内的学生奖励和资助体系。计算机学院还设立了李岳生计算机发展基金,以及腾讯奖学金等捐赠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用于奖励和资助在校学生。2021年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获得奖学金462人次,获奖比例超过40%;助学金188人次,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六、对外交流

学院每年输送部分高年级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赴境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以及赴境外高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与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在学生培养、共建IT前沿课程体系、学科竞赛、实习实践、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广泛合作。

七、深造就业

学院鼓励必威手机注册教程毕业生升学升造,包括本校升学、国内升学或出国(境)留学,近年来升学率逐年提升。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应用能力强、就业行业广、就业质量高、职业发展后劲足,近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年来就业单位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国外知名企业,以及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如华为、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快手、京东、网易、虎牙、百度、TP-LINK、BIGO等,新兴前沿行业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商汤科技等,还包括各大银行、证券机构、各大国企、各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其中境外留学的学生70%以上都在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

照片core_1679388461_8820.png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大楼core_1679388575_7105.jpg“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core_1679388597_1726.jpg计算机学院卢宇彤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core_1679388670_8236.jpg计算机学院学子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20-21)总决赛获最高计算性能奖和一等奖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网址:https://isbf.sysu.edu.cn/

咨询电话:0756-3668661(刘老师) 0756-3668660(刘老师)

一、寄语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苦读寒窗,蟾宫折桂。你们即将跨越人生重要关隘,踏上新的学习征程。国际金融学院拥有极具潜力与团结一心的团队,为学生提供国际一流的教育,是莘莘学子追求卓越的学习平台。在此,我向你们表示最真诚的祝福,预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院长:黄新飞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成立于2006年,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国际金融学院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国之栋梁、商之精英”,尽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与师资力量,实施经管融合、重点突破、错位发展的学科发展路径,在金融学界和政府业界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国际金融学院推进科研育人“全链条”能力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综合素质充分得到业界认可,是学生就业与深造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学院。

三、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设置经济学、金融学两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为学生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与金融市场动态,进行相关实务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大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构建起以通识教育课、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大一和大二不分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涵盖经济和管理。大三、大四开展专业培养,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提升课程。另外,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国家金融学成为中山大学自设二级学科,为发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优势,我院建立了“1+9”的国家金融学课程体系。《国家金融学》系列课程涵盖国家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是国际金融学院的特色课程。

四、学子风采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强化“育人”与“育魂”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一是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升学质量成效显著。近五年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大创国家级立项43项、省级立项22项;近五届毕业生升学深造693人。二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获得多项荣誉。国际金融学院在校运动会实现三连冠,获得全校辩论赛总冠军、校康乐杯女子排球赛四校区总冠军、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委和中山大学十佳学生会等多项荣誉。三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国际金融学院“声·援”项目连续十年为盲童录制有声书,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五、奖学助学

我院拥有较完善的“奖勤助贷补”发展型育人工作体系,奖学金分类齐全,项目众多。除校级奖学金外,还设立了多项院系奖学金,并通过勤工助学、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及助学金发放、完善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助力经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此外,我院还争取了

六、对外交流

国际金融学院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积极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目前课程设置已经与国际接轨,拥有14个院级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知名大学商学院来往频繁,已经举办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萨金特和迪顿来访等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金融学院重视学生职业发展,积极推动与校外单位的合作,不断推进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与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证券等30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七、深造就业

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居于全校前列。毕业生升学深造的高校涵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著名商学院,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近五届必威手机注册教程毕业生升学深造693人,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57人,QS前100高校432人。2021届必威手机注册教程毕业生升学深造率达60%。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获得就业单位认可,毕业生主要去往中央与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金融机构,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广州市公安局、中国南方航空、中石油、腾讯、华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单位。

八、校友成就

国际金融学院已为各行各业培育了许多高端人才,许多校友已成为国内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囿于篇幅,以下仅介绍两位杰出校友:邓耀桓,2008级经济学专业。邓耀桓为蓝胖子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曾供职于UPS美国、摩根大通、IDG资本及科尔尼咨询,入选2017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排行榜、2018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和2019年高盛亚洲最具颠覆力创业家。张柏源,2015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回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爱国爱港政党——香港新民党,服务香港市民。他曾参加201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现担任新民党青年委员会副主席、香港沙田区议会国民教育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网址:中山医学院 http://zssom.sysu.edu.cn/

咨询电话:020-87331758(何老师),87333513(欧老师或夏老师)

一、寄语考生

如果你胸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神圣理想,如果你渴望创造医学知识、推动医学进步,加入中山医学院吧!在这里,你将成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校友,探究生命的奥秘,医治人类的疾病!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同时首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中山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依托我校强大的医科学科优势,秉承“三基三严三早”优良教学传统,坚持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国际化教学战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三、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我校历年高分考生的首选专业之一,配备优质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导师,全面加强临床实践培训和科研思维培养,采用全英/双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屡获殊荣,曾获得“四连冠”优异成绩。基础医学专业含强基计划,旨在培养未来优秀的医学科学家,毕业生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升学率达90%以上。法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位列全国并列第一,法医系拥有国家级法医鉴定中心,为国家公检法系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四、学子风采

中山医学院致力于培养国家健康事业需要、人民和社会满意、引领医学发展的未来名医。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如在2019年度中国大学“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我院学生队伍获金奖3项、银奖3项;在有中国医学生“奥林匹克”之称的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队伍5次获得特等奖;我院博士生王馨语2019年获得国家“自强之星”称号,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王泽源获2020-2021年度“广东省百佳团支部书记”荣誉。

五、奖学助学

中山医学院充分发挥导学、助学、促学、奖学四位一体的发展型助学育人体系功能,做到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每年约有2500名学生参与奖助学金评选,其中获中山大学优秀奖学金900余人,国家奖学金40余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40余人,接受社会或企业个人捐赠奖学金项目约10余项,奖励百余人次;获国家助学金500余人,接受社会或企业个人捐赠助学金项目20余项。

六、对外交流

中山医学院具有良好的国际化教学基础,中山医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医学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和研究生赴境外进行短期学习交流,在长期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与国际医学教育密切接轨。我院“粤港澳医学生夏令营”项目作为华南地区影响力最广的高校交流项目,连续13年获得教育部重点项目立项支持。

七、深造就业

中山医学院毕业生受到海内外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认可和欢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稳居全国前三,2018年排名全国第一,就业质量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遍布全国,主要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教学科研机构,同时,许多毕业生还在港澳台、东南亚和北美地区从事医疗科研工作。每年毕业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高达35%,毕业生继续升学及出国深造比例高达80%。总就业率超过90%。

八、校友成就

中山医学院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北美和东南亚等地,早期校友多数已成长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名医、学术骨干和负责人。例如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在鼻咽癌遗传学研究方面陆续获得突破性成果的曾益新院士、提出肿瘤生态学说的宋尔卫院士、世界眼科免疫和眼科病理研究权威陈之昭教授、创立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立克次体”免疫实验室的冯慧敏教授、获2015年世界肺癌研究会杰出科学奖的肿瘤学专家吴一龙教授等多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专家学者;2014年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医生”节目中有5位是中山医校友。

第十届粤港澳医学生暑期夏令营合影

第十三届学术节

第十三届学术节先进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第十三届学术节先进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科学研究学术会议

中山医学院2019年度教师集体照

中山医学院办公楼红楼

中山医学院医学综合科研楼


暂无此专业简介

网址:http://sti.sysu.edu.cn

咨询电话:0756-3668091(范老师)

一、寄语考生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国家社会需求,致力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大文科知识结构、双外语运用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新型外语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学生专业素质过硬,升学就业前景广阔。欢迎加入国际翻译学院,让语言为我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架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二、院系简介

国际翻译学院拥有英语、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和西班牙语5个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其中英语和阿拉伯语为国家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建设点,俄语、朝鲜语和西班牙语为广东省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建设点,学院“创意写作与翻译”入选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外籍教师占比25%。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全球近50所高水平大学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科研和人才培养特色明显,连续6年举办“全球观·家国情”粤港澳研究生学术交流周,首倡成立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

三、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丝路班) 英语专业(丝路班)着重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双外语人才,把外语学习融入到知识建构之中,开设以“大文科通识”为导向的一系列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由四大模块组成,包括文学话语研读,历史话语研读,当代社会问题研读和语言问题研究。阿拉伯语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致力于培养精通阿拉伯语及英语、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人文素质、跨文化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并为语言、文学、翻译、区域问题研究等领域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人选。实行双外语制小班教学和学术导师制。学生就业领域涵盖广泛,涉及外交、经贸、涉外企业管理、传媒、金融、互联网、新闻出版、外语教学、旅游、翻译等。西班牙语专业 西班牙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综合素养、熟练应用西语及英语、了解西语国家社会文化、有竞争力的西/英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实行“西班牙语+英语+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西语+英语”双外语授课。低年级阶段开设西语语言技能课程和西语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等先修课程;高年级阶段开设复合型专业课程,包括高级口笔译、外交、经贸、国际关系问题研读等。朝鲜(韩国)语专业 朝鲜(韩国)语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功底深厚、创新能力强的“韩语+英语+专业知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小班教学,“韩语+英语”课程贯穿始终。在强化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学习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相关课程。重视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通过举办东亚学术沙龙、东亚名师讲堂、韩语语言文化周、美食节、演讲和配音大赛、专业实习等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与科研水平。俄语专业 俄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扎实、具备创新和较强沟通思辨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实行“俄语+英语+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由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的学者和知名高校优秀博士组成,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博士比例为90%。开放式办学,与海外知名高校开展校际交流,派遣优秀学生参加留学基金委交换项目及校级交换项目。

四、学子风采

自创建以来,国际翻译学院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学生专业素质过硬,专业等级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学生活跃于国家和国际重要赛事的舞台,连年荣获嘉誉,如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口译大赛、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等。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训练,2021年学院共计214人参与58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多位学生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中发表学术论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和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厚植家国情怀。

五、奖学助学

国际翻译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助学育人工作体系。此外学院还设立了“弘毅”奖学金”、“卓越”毕业生奖励金,奖励优学优干,同时对有需要的学生还会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发挥奖助学金在必威手机注册教程培养工作中的导向、激励和育人作用。

六、对外交流

国际翻译学院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国际翻译学院已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多个语种,包括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成均馆大学、班贝格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约旦大学等。

七、深造就业

国际翻译学院注重学生学业发展和成长,2021年有近50%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出国(境)深造超六成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院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党政机关、教育单位和中大型企业。

八、校友成就

学院校友遍布外交、行政、教育、金融、传媒、互联网、翻译等各个领域,在行业的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此外,毕业生在国家部委、高等院校、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组织以及创新创业领域均有出色表现。学院每年都为外交部、商务部、中央对外联络办公室等国家部委和跨国公司输送杰出人才。

国际翻译学院院楼

我院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创意写作与翻译”走进元阳阿者科

我院师生参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

我院学子获2021东北亚文化旅游学国际论坛获最优秀奖(一等奖)等8个奖项

我院学子为2021年珠海航展提供志愿服务

我院组织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

学院组织DubTube九国语言影视配音大赛

学院组织国际文化节游园会


网址: http://mathzh.sysu.edu.cn

咨询电话:0756-3668236(王老师)

一、寄语考生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实验、观测、计算和模拟技术与手段的不断进步,数学作为定量研究的关键基础和有力工具,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数学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数学学院(珠海)位于朝气蓬勃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秉承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的优良办学传统,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励原创”的精英人才培养理念。我们期盼与有志于数学事业的广大青年学子携手,共绘美好蓝图!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数学学科始创于1924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著名数学家、“现代数学之父”姜立夫先生等曾长期在此执教。1998年数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基础数学二级学科获评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数学一级学科获评第九轮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学科。2017年被评为“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数学一级学科水平位列A-。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成立于2015年10月。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数学学院(珠海)与数学学院将形成错位发展、学科优势互补的格局。学院发展基础数学,做大做强应用数学,开展原创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研究,为世界一流数学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平台,为世界数学发展贡献一流成果,为“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为中山大学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学科发展提供支持。数学学院(珠海)目前已有四届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共计580人,三届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106人。教授、副教授等教职工共计52人。学院将围绕加强学生思想力、学习力、行动力的基础上,遵循“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一年级南校区集中培养,注重夯实专业基础,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院对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有明确的培养定位:完成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的学习后,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及计算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接受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能够进入数学以及计算机、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进一步从事基础及应用研究;或者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处理、软件开发等工作。

三、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实际应用、开发研究的专门人才,培养今后能从事数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的高层次的研究人才。要求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专业教学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一定的软件设计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能力。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程序设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代数学、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微分几何、拓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专业以科学与工程计算、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的可视化等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并获得理论应用研究基本训练的专门人才。要求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素质,具有较高的程序设计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能从事数据分析、科学计算及其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的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程序设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代数学、数理统计、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法、随机过程、最优化方法。

四、学子风采

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五育并举”为抓手,以“五个融合”为路径,教育引导学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努力打造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助力成长成才,推动全面发展:1.先进的思想引领:注重开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数马红研”读书分享会、“重走长征路”、寻访“红色足迹”寒假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大学生骨干。2.浓厚的学术氛围:实施“卓越导师计划”,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以“学业-科研-深造”三位一体的模式开展人才培养项目,结合“数学大讲堂”科普讲座、“i数创”交叉学科创新项目、“一起数梦想”学业互助等活动营造良好学风。数学学院(珠海)的学子在国际级、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如国际或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等共计30余项。3.丰富的活动阵地:搭建“团学班传社”学生组织体系,打造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阵地,如“中珠数学节”、“模数训练营”、“益数逐梦”、“数说沙龙”等品牌活动。重视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紧密围绕并延伸“第一课堂”专业学习,活动影响辐射整个珠海校区,获得广大师生认可。五、奖学助学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建立了奖助贷勤一体化的资助育人体系,困难认定学生资助率达100%,针对不同情况精准资助。同时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励志奋斗,除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山大学励志奖学金外,学院设立“博学”、“笃行”等捐赠奖学金,充分挖掘和发挥奖助育人功能。六、对外交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定期邀请知名教授学者在学院举行面向全院师生的学术讲座。同时学院也举办了各类型学术会议,例如珠海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会议、生物数学进展研讨会、数学与统计博士生论坛等一系列高层次学术会议。未来将逐步推进与美国、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学院将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的联合培养、交流合作,为学生的发展与深造提供有力条件。

七、深造就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已成为高新技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几乎所有的学科和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高层次的数学类人才需求旺盛,深造就业前景乐观。学院2020届、2021届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升学深造率分别达到61.50%、53.61%,2022届已有超过61%毕业生确定升学去向。历届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就业率均高于90%,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100%。

core_1679542668_4802.jpg

网址:http://zssom.sysu.edu.cn/

咨询电话:020-87331758(何老师),87333513(欧老师或夏老师)

一、寄语考生

如果你胸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神圣理想,如果你渴望创造医学知识、推动医学进步,加入中山医学院吧!在这里,你将成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校友,探究生命的奥秘,医治人类的疾病!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同时首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中山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依托我校强大的医科学科优势,秉承“三基三严三早”优良教学传统,坚持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国际化教学战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三、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我校历年高分考生的首选专业之一,配备优质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导师,全面加强临床实践培训和科研思维培养,采用全英/双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屡获殊荣,曾获得“四连冠”优异成绩。基础医学专业含强基计划,旨在培养未来优秀的医学科学家,毕业生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升学率达90%以上。法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位列全国并列第一,法医系拥有国家级法医鉴定中心,为国家公检法系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四、学子风采

中山医学院致力于培养国家健康事业需要、人民和社会满意、引领医学发展的未来名医。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如在2019年度中国大学“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我院学生队伍获金奖3项、银奖3项;在有中国医学生“奥林匹克”之称的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队伍5次获得特等奖;我院博士生王馨语2019年获得国家“自强之星”称号,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王泽源获2020-2021年度“广东省百佳团支部书记”荣誉。

五、奖学助学

中山医学院充分发挥导学、助学、促学、奖学四位一体的发展型助学育人体系功能,做到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每年约有2500名学生参与奖助学金评选,其中获中山大学优秀奖学金900余人,国家奖学金40余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40余人,接受社会或企业个人捐赠奖学金项目约10余项,奖励百余人次;获国家助学金500余人,接受社会或企业个人捐赠助学金项目20余项。

六、对外交流

中山医学院具有良好的国际化教学基础,中山医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医学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和研究生赴境外进行短期学习交流,在长期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与国际医学教育密切接轨。我院“粤港澳医学生夏令营”项目作为华南地区影响力最广的高校交流项目,连续13年获得教育部重点项目立项支持。

七、深造就业

中山医学院毕业生受到海内外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认可和欢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稳居全国前三,2018年排名全国第一,就业质量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遍布全国,主要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教学科研机构,同时,许多毕业生还在港澳台、东南亚和北美地区从事医疗科研工作。每年毕业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高达35%,毕业生继续升学及出国深造比例高达80%。总就业率超过90%。

八、校友成就

中山医学院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北美和东南亚等地,早期校友多数已成长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名医、学术骨干和负责人。例如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在鼻咽癌遗传学研究方面陆续获得突破性成果的曾益新院士、提出肿瘤生态学说的宋尔卫院士、世界眼科免疫和眼科病理研究权威陈之昭教授、创立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立克次体”免疫实验室的冯慧敏教授、获2015年世界肺癌研究会杰出科学奖的肿瘤学专家吴一龙教授等多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专家学者;2014年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医生”节目中有5位是中山医校友。

第十届粤港澳医学生暑期夏令营合影

第十三届学术节

第十三届学术节先进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第十三届学术节先进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科学研究学术会议

中山医学院2019年度教师集体照

中山医学院办公楼红楼

中山医学院医学综合科研楼

网址:http://gh.sysu.edu.cn/

咨询电话:020-87330585(洪老师)020-87330593(黎老师)

微信公众号: “中大光华教育”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一、寄语考生

百年光华,成就八方学子。光华口腔医学院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建设世界一流专业为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口腔医学名医摇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口腔医学临床科学家。

二、院系简介

光华口腔医学院是中山大学唯一的医院-学院一体的二级单位。拥有教育部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国家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建设点。实习基地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专科医院及口腔临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获评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建设主体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

三、专业介绍

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 学制五年。第一至第四学年学习公共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口腔医学的课程;第五学年进行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毕业时获得必威手机注册教程学历、授予学士学位,从业前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口腔医学(“5+3”年制)专业 学制八年。前五年课程安排基本同五年制,但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后三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完成学习计划并符合毕业要求可获得必威手机注册教程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即可行医。

四、学子风采

光华口腔医学院连续4年主办全国/国际“光华杯”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展示活动和全国口腔医学生医德医风论坛;近年共有5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攀登计划等竞赛中获奖,学生团队获“互联网+”全省金奖、全国三等奖;参与系列公益活动,其中“微笑西藏”公益项目获广东省一等奖;出版学生口腔科普漫画《小牙医漫谈》获全国及省级奖励。院团委连续16年获评校级“先进团委”,多次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会”。

五、奖学助学

学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理念,设有院级奖助学金和学生重大疾病资助基金,全力扶持光华学子心无旁骛完成学业。在学校奖学金的基础上另设专项奖学金和国际交流专项资金,表彰优秀个人和团体,从学习研究、社会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多角度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受益全覆盖。

六、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学术合作交流关系,聘请国际一流牙学院教学团队为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授课;连续四年获中山大学优秀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境外交流项目立项,疫情前五年内选派83名学生分赴英、美、日、澳等国的知名大学交换学习,先后接收38名国际交换生。

七、深造就业

光华口腔医学院是中山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深造与就业位居全校前五。2017-2021年平均升学率超80%,其中2021年升学率达80.3%,100%在国内“985”高校及世界知名大学深造;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均高居学校前列,连续5年就业率97%以上,毕业生遍布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的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

八、校友成就

光华校友现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1人,各专业委员会主委3人、候任主委2人、副主委13人、常务委员19人、委员45人、青年委员20人;广东省口腔医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2人;10余名校友任“985”“211”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副院长;100余名校友在海内外自主创业。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掠影

国际一流的实践教学平台-仿真头模实验室

传统三赛之一——实习生临床技能大赛掠影

一流的实践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

学院积极推动教学创新,近年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师生同台本色出演思政情景剧

网址: http://lifescience.sysu.edu.cn

咨询电话:020-84111728(何老师);020-84115876(邓老师)

一、寄语考生

生命科学关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和谐共生、人类的健康与发展,是当今最具活力、发展最快、潜力巨大的前沿学科。人类从认识世界到认识自身,从保护自然到对抗疾病保护自身,有太多生命的奥秘需要解开、太多健康的密码需要找寻。秉承“全人培养、学有专长”的教育理念,践行培养“守正笃实、团结创新、追求卓越”的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忱地期待与您共同谱写追寻生命奥秘的华章。

二、院系简介

悠久的办学历史: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1924年建校伊始成立的生物学系,于1991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是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单位,目前拥有3个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21个硕士点和17个博士点。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态学获评A+,生物学获评A-。教学条件优越,现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基础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并建有教育部黑石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等多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

雄厚的师资力量:生命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324名,其中教授/研究员83名,副教授71名。学院以人为本,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杰出人才11名,全国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2名,国家级优秀人才2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4名,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名等各类高端人才50余人。

明确的办学定位: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指导思想是:强化基础、个性发展、塑造全人。

三、专业介绍

学院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三个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均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core_1680057194_4934.jpg

专业分流机制示意图

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注重数理化、动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基础课,强化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科学综合实验等专业核心课程。

生物技术专业(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制备与分析,生物医药研发等方面获得良好训练的专业人才。专业发展方向包括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相关生物技术、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相关生物技术等。

生态学专业(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强调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统计生态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有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综合实验等,培养能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特色小班:生物科学

强基计划:单独选拔,独立编班,课程体系涵盖从宏观到微观的生物学全部十二个二级学科的内容,按照本硕博衔接的教育模式进行培养。培养方案聚焦人类健康、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服务于国家建设的生物科学创新性人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简称“拔尖班2.0”):“拔尖班”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选拔,以国家理科基地为依托,实行全程导师制,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供多学科课程选课,提前进入实验室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优秀毕业学生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四、学子风采

学院努力推行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模式,设立了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科研创新项目,拥有良好的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科研能力训练体制,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的各类科研活动和增加美育课程。近年来,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承担创新创业项目149项,发表论文133篇,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199项。学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全国生命科学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骄人成绩。

core_1680057213_5330.jpg

2019年iGEM,我院实验SYSU-CHINA斩获决赛金奖(Gold Medal)

core_1680057228_9839.jpg

core_1680057280_5389.jpg

优秀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参加全国“五校联合课程”

五、奖学助学

生命科学学院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奖、助、贷、勤多策并举,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捐赠奖学金、学院捐赠奖学金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或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得资助,学院为学生提供有力帮助。

六、对外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2016年-2021年,学院共派出近百位学生进行国际交换。学院与欧、美、港、台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级或院级的合作关系,每年邀请百余名国际顶尖科学家来校讲学,开拓学生专业视野。与本院建立合作关系的教学科研单位(部分)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德州医学中心、美国贝勒医学院、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英国巴斯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国立昆虫博物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局、比利时根特大学、以色列威兹曼科学院等。

七、深造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为珠三角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必威手机注册教程深造率常年保持在60-75%。出国深造率在15%左右,国内保研率在30%左右。70%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工作,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和珠海,单位以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高科技企业为主,且大多在研发部和生产一线担任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95%以上的用人单位评价本专业毕业生优秀,综合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强。

core_1680057302_9182.jpg

八、校友成就

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代代薪火相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校友。杰出校友代表有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曾宪梓先生;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鱼类生理学家林浩然教授;还有许多堪称行业翘楚的中青年优秀校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教授、陈松林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美国圣诺制药公司董事长陆阳博士;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华等。

网址:中山医学院 http://zssom.sysu.edu.cn/

咨询电话:020-87331758(何老师),87333513(欧老师或夏老师)

一、寄语考生

如果你胸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神圣理想,如果你渴望创造医学知识、推动医学进步,加入中山医学院吧!在这里,你将成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校友,探究生命的奥秘,医治人类的疾病!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同时首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中山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依托我校强大的医科学科优势,秉承“三基三严三早”优良教学传统,坚持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国际化教学战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三、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我校历年高分考生的首选专业之一,配备优质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导师,全面加强临床实践培训和科研思维培养,采用全英/双语授课。

临床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屡获殊荣,曾获得“四连冠”优异成绩。

基础医学专业含强基计划,旨在培养未来优秀的医学科学家,毕业生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升学率达90%以上。

法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位列全国并列第一,法医系拥有国家级法医鉴定中心,为国家公检法系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四、学子风采

中山医学院致力于培养国家健康事业需要、人民和社会满意、引领医学发展的未来名医。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如在2019年度中国大学“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我院学生队伍获金奖3项、银奖3项;在有中国医学生“奥林匹克”之称的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队伍5次获得特等奖;我院博士生王馨语2019年获得国家“自强之星”称号,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王泽源获2020-2021年度“广东省百佳团支部书记”荣誉。

五、奖学助学

中山医学院充分发挥导学、助学、促学、奖学四位一体的发展型助学育人体系功能,做到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每年约有2500名学生参与奖助学金评选,其中获中山大学优秀奖学金900余人,国家奖学金40余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40余人,接受社会或企业个人捐赠奖学金项目约10余项,奖励百余人次;获国家助学金500余人,接受社会或企业个人捐赠助学金项目20余项。

六、对外交流

中山医学院具有良好的国际化教学基础,中山医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医学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和研究生赴境外进行短期学习交流,在长期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与国际医学教育密切接轨。我院“粤港澳医学生夏令营”项目作为华南地区影响力最广的高校交流项目,连续13年获得教育部重点项目立项支持。

七、深造就业

中山医学院毕业生受到海内外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认可和欢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稳居全国前三,2018年排名全国第一,就业质量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遍布全国,主要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教学科研机构,同时,许多毕业生还在港澳台、东南亚和北美地区从事医疗科研工作。每年毕业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高达35%,毕业生继续升学及出国深造比例高达80%。总就业率超过90%。

八、校友成就

中山医学院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北美和东南亚等地,早期校友多数已成长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名医、学术骨干和负责人。例如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在鼻咽癌遗传学研究方面陆续获得突破性成果的曾益新院士、提出肿瘤生态学说的宋尔卫院士、世界眼科免疫和眼科病理研究权威陈之昭教授、创立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立克次体”免疫实验室的冯慧敏教授、获2015年世界肺癌研究会杰出科学奖的肿瘤学专家吴一龙教授等多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专家学者;2014年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医生”节目中有5位是中山医校友。

第十届粤港澳医学生暑期夏令营合影

第十三届学术节

第十三届学术节先进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第十三届学术节先进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科学研究学术会议

中山医学院2019年度教师集体照

中山医学院办公楼红楼

中山医学院医学综合科研楼

网址:http://sph.sysu.edu.cn/

咨询电话:020-87334700(杜老师)

一、寄语考生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心怀民众健康、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教学育人为主体、科学研究为先导、服务社会为己任”的治院理念,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预防疾病,守护人类健康。

二、院系简介

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已逾65年,是国内创办最早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之一。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48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以具有较高教学与学术水平的优秀教师为带头人,组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改革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团队,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建有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FDA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科研教学平台。

三、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必威手机注册教程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连续五年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前五。公共卫生学院拥有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预防医学专业学制五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针对公共卫生教育的独特性,注重综合培养、夯实基础与强化应用相结合,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自主学习、批判吸收、创新思维、实践应用”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能够胜任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

四、学子风采

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必威手机注册教程生,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在“全国大学生公共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的“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都取得了特等奖或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多名学生获评 “广东省优秀抗疫志愿者”“广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和“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

五、奖学助学

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的当天,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入校后再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核实认定后提供不同的资助,其中,解决学费和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等为辅。

六、对外交流

公共卫生学院与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等20余所世界顶尖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卫生学院也是粤港澳高校公共卫生联盟的理事长单位。

七、深造就业

公共卫生学院不少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及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境)外知名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继续深造,升学率达7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性医院、职业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工作。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等机构的中坚力量。

八、校友成就

学院毕业生近5000人,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涌现出一批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和行业能手,获得“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员”、“全国抗疫巾帼先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海关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全国最美医生”、“中国好人”、“抗突发性传染病英雄”、“援疆援藏支边英雄”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

国家级教学名师-方积乾教授授课

“一带一路”全球卫生实践项目

学院抗疫志愿服务队合影

支援南沙疾控抗疫志愿队合影

第8届全民营养周合影

“青羽杯”羽毛球院系联赛

中央选派四名流行病学专家奔赴香港抗疫,其中三名为我院校友

2020广东健康科普大赛活动(视频类)一等奖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717    必威手机注册教程毕业人数:6314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口腔医学 历史学类 临床医学 经济学类 计算机类 物理学类 预防医学 生物科学类 数学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法学类 生物医学工程类 海洋科学类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类 法医学
北京 2 3 4 10 10 13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2 10 0 8 10 10 2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4 0 8 20 25 0 3 10 10 10 10 0 0 0 0 0
山西 0 10 0 20 31 10 0 10 0 10 10 0 0 0 0 0
内蒙古 0 6 2 0 10 10 0 0 0 0 0 2 18 0 0 0
辽宁 2 10 6 13 18 0 2 0 11 0 10 0 2 2 0 0
吉林 0 10 0 10 12 0 0 10 10 10 0 0 2 0 12 0
黑龙江 2 10 8 10 13 11 2 0 0 10 0 0 0 0 0 0
上海 2 10 4 8 10 0 2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2 10 0 20 25 0 3 10 0 10 0 0 0 0 0 0
浙江 2 10 12 13 30 0 3 19 0 0 10 0 0 0 0 0
安徽 2 13 18 23 30 0 2 33 19 10 10 0 0 2 0 0
福建 2 10 16 20 62 18 2 0 0 10 10 0 0 0 0 0
江西 0 13 5 28 38 0 0 26 19 11 13 0 0 0 19 0
山东 2 19 18 25 52 25 3 19 0 0 19 0 0 0 0 0
河南 0 13 0 26 39 0 0 43 0 12 13 0 0 0 0 0
湖北 2 23 22 23 38 13 3 13 10 10 0 0 4 0 0 0
湖南 2 10 18 25 32 13 2 19 19 10 13 0 4 0 0 0
广东 36 266 385 429 1151 319 97 433 139 99 146 0 0 2 0 3
广西 2 10 20 31 69 0 4 33 0 10 13 0 10 0 0 2
海南 1 0 2 0 17 0 2 1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20 29 10 0 0 0 10 10 0 0 0 0 0
四川 2 10 16 26 25 19 2 19 0 10 10 0 8 0 0 0
贵州 0 10 0 10 25 12 0 10 0 10 10 8 0 0 0 0
云南 0 13 0 13 19 10 0 0 0 0 14 0 8 0 40 0
西藏 0 5 1 0 0 0 1 5 0 0 0 5 0 0 0 0
陕西 2 10 10 10 12 10 2 0 10 0 10 0 0 0 0 0
甘肃 2 10 0 0 11 10 0 0 0 0 0 0 5 0 0 0
青海 0 10 0 0 12 0 0 0 0 0 0 7 0 0 10 0
宁夏 0 7 0 0 10 0 0 0 0 0 0 0 6 0 12 0
新疆 0 10 0 0 14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
Baidu
map